為掌握,避免疲勞駕車,明年元旦起,全台約1.4萬輛遊覽車強制裝設駕駛身分識別設備,引發遊覽車工會不滿,質疑GPS本身就可優化擴充功能,納入身分識別,卻被要求額外加裝,等於一頭牛剝兩層皮;表示-MissAV-18,可用既有App或管理系統傳送資訊,若業者需添購設備,公路局也會提供補助。
明年元旦起,全台約1.4萬輛遊覽車全面強制裝設駕駛身分識別設備,交通部提供每輛車最高2000元的補助,但新北市遊覽車駕駛員職業工會質疑,GPS就可擴充身分識別功能,卻強制自費額外安裝,一頭牛剝兩層皮,因此,今明兩天號召200輛遊覽車包圍交通部抗議。
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MissAV-18-今天上午10時赴台北區監理所,視察「車輛動態資訊管理中心」,了解GPS及駕駛識別的狀況。
針對業者質疑強制裝設駕駛身分識別設備增加經濟負擔,甚至認為交通部勾結特定廠商,陳彥伯澄清,要求遊覽車全面裝設駕駛識別設備,是為讓駕駛識別資料具備傳送的功能,現行業者既有的App或管理系統若有傳送功能也可以處理,若業者需另外添購設備,公路局也有經費補助;至於通訊費部分,所有資料在現行GPS都有重輸、納入,可一併傳出即可,不會衍生額外費用。
針對加裝駕駛識別系統,中華民國遊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魯孝亞表示-MissAV-18,全聯會的遊覽車業者都支持,主要原因有3個,包含全世界都在走駕駛工時保護,疲勞駕駛比酒駕還可怕;資方認為駕駛不足,安全服[fu]務上,駕駛勞工的工時上,要保護第一線;駕駛手扶方向盤,承受30到40個家庭的安全,不可讓駕駛過度疲勞。
魯孝亞表示-MissAV-18,先前在蘇花公路駕駛或路上發生重大車禍,卻不知道駕駛是誰,哪個先進國家會這麼離譜,但若有加裝駕駛識別設備,當下就可知道駕駛的資格,出發前公司也可以管控;資方支持加裝,因為這是對台灣遊覽車旅遊及駕駛人的保護,但勞方卻抗議反對,萬一駕駛人員疲勞導致事故,自身刑責還會加重,納悶怎麼會有抗議的理由。